2023年度欧洲设计大奖于2023年9月5日在德国柏林AXICA会议中心举行。终身成就奖被授予杰出的瑞典设计师Maria Benktzon,她也是该奖项自设立以来的第一位女性获奖者。
报告显示,受地缘政治、能源危机、通货膨胀等因素影响,欧盟知识产权局在2022年新收的欧盟商标申请数量和注册式欧盟外观设计申请数量与2021年相比均有所减少,相应地,商标和外观设计的注册数量亦有所下滑。
报告显示,2021年度欧盟扣押的侵权商品数量约8600万件,相比于2020年的约6600万件有显著增长(增幅约31%),但被扣押商品的价值反而有小幅下降。中国仍是2021年度在欧盟被扣押商品的最主要来源国(占比逾70%)。
三项提案分别涉及(1)标准必要专利(2)危机情况下的专利强制许可(3)补充保护证书制度。欧盟此次修法目的主要在于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充分利用其发明和技术,并为欧盟的竞争力和“技术主权”做出贡献。
本次审查指南全面更新了关于欺骗性商标的内容(特征、类型、审查标准等);澄清了欧盟外观设计无效程序中的可受理性审查以及作为无效程序基础的在先设计的有效性的证明责任分配问题。
自2003年4月1日第一件注册式欧盟外观设计被正式授予保护之日起,欧盟外观设计制度已走过了二十年的历程,其制度价值为越来越多的申请人所认可,对于经济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随着即将到来的《欧盟外观设计条例》的后续修改,在欧盟获得外观设计法律保护的门槛将被进一步降低。
数据显示,在2017年至2021年间,欧盟知识产权局的工作量虽然有了大幅增长,但其通过引入现代化信息技术和新理念等方式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并取得显著成果。2022年,用户对欧盟知识产权局服务的总体满意度达到90%。
这份主要针对2017-2019年间情况的研究报告指出,在欧盟,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直接和间接提供了超过8100万个就业岗位(在总额中占比达39.4%),对GDP的贡献价值约为6.4万亿(占比达47.1%),是确保欧洲经济增长和长期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根据欧盟委员会2022年11月28日公布的修正提案,本次《欧盟外观设计条例》的修改旨在确保外观设计的保护能够与数字时代相适应,并通过降低官费、简化程序、加快处理速度、提升可预见性和法律上的确定性,从而降低获得外观设计法律保护的门槛。
报告显示,在持有已注册知识产权的被调查企业中,约93%的企业认为知识产权为企业发展带来积极影响,这些影响主要有:提高企业的声誉或形象(约60%的企业提到这一点)、为企业提供更好的知识产权保护(58%)、更好的长期业务前景(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