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时期,德国专利局积极开展重建工作,并不断完善内部组织架构,位于慕尼黑的四个主要部门和位于柏林的办事处各司其职,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同时德国整个专利制度体系也发生巨大变化,联邦专利法院成立,一系列新制度得到推行。
为了解决战争遗留问题,两德专利局采取了颁布过渡法案、适用临时条例等举措,同时积极参加国际活动。这使得战后的专利局很快得以复苏,德国知识产权制度也逐步回归正轨。
欧盟知识产权局将含有中文的欧盟商标/商标申请界定为图形商标,因此在认定近似性时,“视觉、读音、概念”三方面中特别强调“视觉”的比较,而一般不会过多关注读音和概念的近似。这对于中国企业在欧盟的商标申请和商标维权工作都有一定启示作用。
德国联邦经济与能源部公布的一份针对企业最常选用以及最为重视的政务服务的调研报告显示,德国专利商标局提供的高品质电子化服务获得了众多企业用户的肯定,其对于德国企业提高创新实力、促进产业发展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分别成立,德国专利局由原先的统一走向分裂,于西德、东德分别设立了相应的知识产权主管机构。
德国专利商标局于今年7月1日正式成立140年周年。凭借高效优质的工作,其已发展成为欧盟成员国知识产权主管机构中的领跑者。DPMA2020战略计划也将为德国专利商标局争取到更多人才,保证其工作的高品质与可靠性。
依据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修改后的《欧洲专利公约实施细则》第27条和28条的规定,仅通过实质上是生物繁殖的方法获得的植物和动物不具有可专利性。修改后的规定适用于这之后提交的欧洲专利申请以及尚未审结的欧洲专利申请或欧洲专利案件。
据欧洲统一专利法院筹备委员会主席ALEXANDER RAMSAY的发言,欧洲统一专利法院进程因德国最近受理的宪法案件而有可能推迟,但其仍希望明年初该法院可以运行。
《知识产权资产管理》杂志发布了世界五大知识产权局质量分析调查结果。主要针对被授权专利的质量、被授权专利的质量较去年的变化以及服务质量。调查对象分为企业、私人执业律师、专利非实施实体。结果显示欧洲专利局名列第一。
二战前夕德国经济波动影响了专利局工作的运行,积案量大增。为此,专利局不断扩大规模并进行机构调整。这一时期德国政局的动荡导致了立法改革的再次失败;专利局领导层也经历多次变动。